
前陣子在 台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 Facebook 社團 中有 網友 熱心整理第三方商城平台的開店費用等,也在社團中引起很大的迴響,因此我就想說也整理一篇包含 B2B2C 商城與 C2C 拍賣平台的比較,內容包含平台費用、金流手續費、物流、交易手續費、平台流量、平均瀏覽時間等,提供給有想要上架到第三方電商平台的賣家參考。
[註 1]C2C 電商平台:e.g. Yahoo拍賣、PChome個人賣場…
[註 2]B2C 電商平台:e.g. Yahoo購物中心、MOMO購物…
[註 3]B2B2C 電商平台:e.g. Yahoo超級商城、PChome商店街…
前言|蝦皮商城 7 月正式上線
第三方電商平台主要分為 C2C、B2C、B2B2C 三種模式。
若是以東區的生態做比喻,C2C 就像是在東區後巷開的小店;B2C 就像是在 SOGO 裡的專櫃,活動都得跟著百貨公司的檔期走,某種程度上,樓管就像是品牌在購物中心所接觸的 PM;最後 B2B2C 則像頂好名店城,商店需要付進駐費,但行銷等都是自己來。
或許有人會覺得 B2C 比較像是大賣場 (e.g. 家樂福、大潤發等) B2B2C 才是百貨公司,只能說線上與線下之間多少有些模糊地帶,若有更恰當的比喻再麻煩留言告知 。
而今年七月上線的蝦皮商城則是 B2B2C 的模式,相較於原先的蝦皮拍賣 (C2C),若要於商城開店必須是要公司/行號才行,且條件還須為有在其他 B2B2C 平台開店的品牌。
簡單說,「賣家轉檯」就是要搶品牌,近期還推出 Pchome 線上購物、Yahoo 奇摩購物中心或 momo 購物網三大平台賣家,在 8/31 前加入蝦皮商城,前 300 名進駐賣家,可獲得 $10,000 元的開店行銷金。
蝦皮商城上目前已有八成賣家來自 PChome 等三大電商平台,但 PChome 商店街、個人賣場也並非坐而不視,除了個人賣場本身早已不用任何上架費,同時加碼交易不抽成,信用卡也免手續費,看起來就是與蝦皮拍賣較勁;另外商店街本月份也推出超取滿 $99 免運活動,試圖與蝦皮商城搶人流。
雖然蝦皮於台灣打破原先老通路的地位,但還是有網友認為蝦皮假貨太多,充斥著淘寶貨。但我認為假貨應該不等於淘寶貨,做生意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販售自有商品經營品牌,也是可以買進賣出,就跟代購、批貨一樣,而十幾年前大家批貨可能去五分埔,只不過現在變成有些賣家批貨是直接從淘寶網。
如果對於淘寶網是否會影響台灣的電商有興趣,可以參閱 淘寶造物節|從電商到社群,還是從社群到電商 此篇文章。接下來我將會用表格的方式比較各模式電商平台,流量的部分皆是用網路上的工具 SimilarWeb 分析網站流量,數字並不一定完全準確,畢竟不是從平台的後台觀測。
B2B2C 電商平台比較:
[註 1]Yahoo拍賣原先的交易手續費為 2%-4%,於 2015/2/1起已改成皆抽 1.49%
[註 2]蝦皮折扣活動說明頁 、蝦皮主題活動說明頁 、蝦皮帳號凍結申訴系統
[註 3]樂天市場詳細說明 (金流、物流種類;撥款週期等)
內容目錄
各商城招商申請頁面:
YAHOO超級商城招商報名、PChome商店街招商報名、蝦皮商城招商申請、MOMO摩天商城招商、樂天市場招商說明會
YAHOO 超級商城流量 (7/19前28天)
YAHOO 超級商城 mobile site 流量 (7/31前28天)
PChome 商店街流量
PChome 商店街 mobile site 流量 (7/31前28天)
蝦皮拍賣流量 (商城並未獨立出來)
MOMO摩天商城流量
MOMO摩天商城 mobile site 流量 (7/31前28天)
樂天賣場流量
流量:蝦皮商城 (14.26M) > YAHOO超級商城 (10.30M) > PChome商店街 (8.69M) > 樂天市場 (4.64M) > MOMO 摩天商城 (1.99M)
由於目前「蝦皮拍賣」與「蝦皮商城」皆在同一個網頁中,兩者尚未獨立分化,故流量總和較其他已經把商城獨立出來的平台高。不過只單看蝦皮網頁版的數據就遠遠超越其他平台,何況 APP 其實才是蝦皮的主力,雖然不知道 Web 比上 APP 的成交量,但就目前電商通路型 APP 中,蝦皮的聲量與評價是相對高的。
另外一點有趣的是,在五個 PC 平台中 Web 比上 Mobile web 的流量大多將近是 6:4,其中 Yahoo、PChome、MOMO 還有另經營 mobile site,RWD 響應式網站雖然能夠用同個網頁於各個裝置中縮放瀏覽,但陸續也有人開始提倡需要有替行動裝置量身打造的網頁,以提供使用者更佳的體驗。
C2C 電商平台比較:
[註 1]Yahoo拍賣原先的交易手續費為 2%-4%,於 2015/2/1起已改成皆抽 1.49%
[註 2]Yahoo拍賣 APP 推出行動廣告,商家最低只要花 $25/每日即能推廣商品 (如下圖)
撥款時程說明:
Y拍、露天、PChome個人賣場、蝦皮拍賣(7-10天)
YAHOO拍賣流量 (7/19前28天)
PChome個人賣場流量
PChome個人賣場 mobile site 流量 (7/31前28天)
露天拍賣流量
露天拍賣 mobile site 流量 (7/31前28天)
旋轉拍賣流量
流量:露天拍賣 (31.2M)> YAHOO拍賣 (18.65M) > 蝦皮拍賣 (14.26M) > PChome個人賣場 (2.06M) > 旋轉拍賣 (0.75M)
以上為本此的分享,若部分資訊有誤,還請各為不吝嗇留言指教,確認後會立即更正內容。最後,如果你覺得文章還不錯,歡迎分享給更多的朋友,感謝你的閱讀!
首段的[註2]筆誤囉B2B改B2C
感謝你的整理分享!
謝謝你,已更正
請問文章裡面的儀表板是用什麼軟體看到的資料呢?
內文有提到是用 similar web 唷!
“另外一點有趣的是,在五個 PC 平台中 Web 比上 Mobile web 的流量大多將近是 6:4,但只有 YAHOO超級商城的是 8.5:1.5,可以看出沒有在行動版網頁多下點功。” 這句話是不是寫錯了?應該是PCHOME 商店街是8.5:1.5 Yahoo 超級商城是7.6:2.6….
謝謝提醒,補了行動版網頁的資訊後漏了更正
哈囉 , 奇摩商城 24期已經從 8% 調降到 6% 喔 , 此訊息提供您做參考修正資料用 , 謝謝
請問有更新的比較表嗎?
B2C主要做大流量,不知道從哪入手
想請問各網站流量數據是從何得知的呢?
感謝!
是使用第三方工具 SimilarWeb
超級感謝的 很棒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