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投資聖經 VENTURE DEALS》募資不過是漫長重複賽局中的一次談判

venture deal
創業投資聖經

我曾在大四下學期於 AppWorks 之初創投 擔任加速器的實習生,當時還是 AppWorks Accelerator 第十二屆,短短的半年期間,我大量接觸新創團隊,不管是當屆進駐的初創團隊、進入 PMF ( Product-Market Fit ) 正快速成長的或短短幾年內 掛牌上櫃 的,對於創業的整個過程似乎比以往更加了解,但對於創投業者卻還是有種陌生感。

還記得有一次的 VC Series ( 公司每週四中午會有 Venture Capital 的課程,實習生有時能夠參與 ),當時在討論一個投資模型,為了讓我們能夠了解就簡單帶了一下股權稀釋的概念並出個題目讓我們試試,要不是當時同事夠罩不然我一定得想很久,而這本《 創業投資聖經 》對於我來說就是本教科書,有別於一般會讀得讓人想入睡的教科書,作者本身以數百次參與創業投資的經驗切入,深入淺出的介紹新創募資、天使投資人、投資契約等 know-how,被喻為創投從業人必看的聖經,當然若你是需要募資的團隊,這會是本很好的教戰手冊!

作者介紹

布萊德.費爾德 Brad Feld

– 早期創投基金 Foundry Group 的共同創辦人暨常務董事

– Mobius 創投共同創辦人、TechStars 的發起人

-《如虎添翼》 ( Do More Faster: TechStars Lessons to Accelerate Your Startup ) 的作者之一

傑生.孟德森 Jason Mandelson

– 早期創投基金 Foundry Group 的共同創辦人暨常務董事

– 密西根大學經濟學文學學士及法學博士 ( J.D. )、Mobius 創投的常務董事及法律總顧問

– 先前於 Cooley LLP 執業,業務主要代理公開、私募與併購的新興公司

新創募資

在每屆 AppWorks Accelerator Demo Day 後一兩週,短時間內團隊會有極高的曝光,不管是媒體採訪、異業合作洽談、創投業者來信等,該如何把握住這些提升募資與贏得關鍵夥伴的機會,將會是創業者的一大課題,書中也有提到「做好功課,才能找到對的創投業者」,向友人或其他企業人士打聽,從他們口中聽取創投業者的第一手資料,以及創投業者是如何幫助他們;當創投業者真的找上門來時,最基本的事前功課就該準備好。

像是公司簡介、執行摘要、簡報等,即使公司處於很早期的階段,若能做個產品原型 ( prototype ) 送給創投業者或是有個試作版 ( alpha ) 讓雙方能互動也不錯。

若遇到的創投業者像是在觀望,想看到生意的好處再說,這種則可以與他保持關係,持續碰面或是定期寄封公司目前的狀況給他,別斷了聯繫,等案子有創投業者出來帶頭時,他們就會成為很好的募資對象。若有幸進入盡職調查階段 ( due dilligence ) 時,團隊須提供的資料越來越多,像是財務預測、客戶管道、競爭力分析、未來目標等,但在提供資訊前,要確認自己是在和對的人交手,而不是對方的分析師再探底細而已。

創投基金的運作方式

創投的基金架構是由管理公司 ( management company )、有限公司 ( limited partnership ,LP ) 與普通合夥 ( general partnership ,GP ) 三種實體構成,舉 AppWorks 當例子,管理公司即為 AppWorks 之初創投,可以說是創投業的品牌,並非實際募集和投資的基金;有限合夥則為此基金的投資人,AppWorks 目前募有兩筆基金,分別為本善 ( 3.2億 ) 與本誠基金 ( 15億 ),其中股東有國泰金控、群聯電子、遠傳電信與 CID 華威國際等夥伴;而 GP 為基金的實際普通合夥人,現今多指合夥人之創投公司。

創投基金架構

基金活動的時間期限通常為 7-10 年,前 2-3 年做投資,中間 3-5 年決定是否加碼,最後的 5-7 年等待回收,進行投資的簡易流程圖入下:

簡易投資流程

通常會由分析師進行 Sourcing 與 Due Diligence 的部分,Due Diligence 內容包含團隊、產品、市場、風險、財務模型 ( 雖然收入的預測通常都不準,但開銷這部分的數子多少能傳達出創業者對經營的看法 ) 等,是否有 Paradigm Shift 也是一大重點,也就是所在的環境是否有發生一些對於產品有利的變化,像是 Uber 搭著智慧型手機與行動上網普及的 Paradigm shift 取代計程車的主宰地位。再來則是向公司所有同仁做 Report 來決定是否投資,若進入下個階段則開始與創業者討論合約,且持續的與公司做定期追蹤。

創投公司有那些收入?

創投公司的薪水是從基金的管理費 ( management fees ) 而來的,通常為總金額的 1.5% – 2.5%,這筆錢得用來支付公司的所有開銷,包含給員工、合夥人、租金、出差、設備等,更不外乎今年 AppWorks 於九月中所舉辦的 IMPACT 2016 活動開銷了。管理費用固然可觀,但另一個高額的收入來源為創投公司在成功投資案賺到的「績效費用」( Carried interest or carry ),績效費用的利潤通常為返還資本後所剩資金的 20% 。最後創投公司的一小塊收入為費用核銷,像是出席投資企業董事會的相關核銷費用。

投資契約

投資條件書中最重要的事:經濟利益 ( economics ) 和控制權 ( control ),同時是創業者與創投業者雙方最在意的兩件事,除此之外創業者也會在意公司的估值是多少,創投業者如何評估一家企業的價值本書也有清楚交代,書中也有提到在談判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兩個估值陷阱,有興趣的讀者可於此 參考

在此想與讀者分享當時搞得我一頭霧水的股權結構表,舉書中所提的例子:假設未引進創投資金時,創始人持有 200 萬股,募資前的估值為 1,000 萬美元,創投投資金額為 500 萬美元,且募資後價值的 20% 歸為新進員工認 股權池,則創始人的所有權會有何影響,另外每股股價為何?

類型持股特別股價估值比率
創始人2,000,000$10,000,000A
員工池B20%
創投投資人 CD$5,000,00033.33%
加總ED$15,000,000100%

其實只要將表格列出來,已知填上去,剩下的未知數就只是簡單的加減乘除,就算進到 A 輪、B 輪,股權會如何稀釋只要把表格列出來就能清楚了解,或許當下可能是我真的太緊張了吧。

屬於創業者的 MBA 課程

「創業投資聖經 VENTURE DEALS」就像是本屬於創業者的課堂書,而 AppWorks Accelerator 則是創業者的學校,小團隊單獨在外可能對產業變化缺乏掌握或得不到關鍵通路夥伴的關注,但當創業者聚集在同一個地方時,將會有類似聚集經濟的效應,原本互不相識的團隊藉由 Accelerator 半年下來的輔導,過程中彼此討論,互相切磋較勁,且不吝嗇分享實務操作經驗,因此開始有機會從他人的失敗中學習,也少走一些冤枉路,Accelerator 也藉由 Mentor Day 讓團隊有機會找到適合的導師。

一個活力的創業社群就「圓石原理」來說應擁有四大要項:創業社群必須由創業者帶頭、帶頭者必須長期投入、創業社群必須有包容性、創業社群與創業界結交的活動不能間斷,AppWorks 可以說是完全符合,這個由 305 家新創公司、660 位創業者所組成的 Network,是亞洲最大的加速器校友網絡, AppWorks Accelerator #15 將於明年中開始招生,有興趣的創業者歡迎關注 AppWorks 粉絲專頁


延伸閱讀:

  1. 紅陽科技|綠界科技|藍新科技 – 電商金流服務商比較
  2. 淘寶造物節|從電商到社群,還是從社群到電商
  3. 淺談數位廣告架構|RTB、DSP、SSP、DMP、AD EXCHANGE、AD NETWORK
  4. NEW RETAILING 新零售| 淺談品牌電商零售系統

3 thoughts on “《創業投資聖經 VENTURE DEALS》募資不過是漫長重複賽局中的一次談判

讀者留言